- 1 -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cGIS 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方法。 2、熟悉ArcGIS 的空间统计、栅格计算方法。 3、综合利用矢量数据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5、熟练掌握利用ArcGIS 上述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和结果类似学校选址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过程。 二、主要实验器材(软硬件、实验数据等) 计算机硬件:lenov oideapadY460N 计算机软件:ArcGIS10.0 软件 实验数据:《ArcGIS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随书光盘的第七章、第八章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空间缓冲区分析。 (1) 为点状、线状、面状要素建立缓冲区。 1) 打开菜单“自定义”下的“自定义模式”,在对话框中选择“命令”,在“类别”中选择“工具”,在右边的框中选择“缓冲向导”(如图 1 所示),拖动其放置到工具栏上的空处。 图 1 提出“缓冲向导” 2) 利用选择工具选择要进行分析的点状要素,然后点击,在“缓冲向导”对话框设置缓冲区信息,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 2 - 图2 线状缓冲区信息设置1 图3 线状缓冲区信息设置2 3 ) 利用选择工具选择要进行分析的线状要素,然后点击,在“缓冲向导”对话框设置缓冲区信息。 4 ) 利用选择工具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面状要素,然后点击,在“缓冲向导”对话框设置缓冲区信息,如图4 所示。 图4 面状缓冲区信息设置 - 3 - 2 、学校选址。 要求: (1) 新学校选址需注意如下几点: 1)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 2)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 3)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 4)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2)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 0.5,距离学校占 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 0.125。 (3) 实现过程运用 ArcGIS 的扩展模块(Ex tension)中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 st)部分功能,具体包括:坡度计算、直线距离制图功能、重分类及栅格计算器等功能完成。 (4) 最后必须给出适合新建学校的适宜地区图,并对其简要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 (1) 打开加载地图文档对话框,选择 E:\Chp8\Ex 1\school.mx d。 (2) 从 DEM 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 打开工具箱→“Spatial Analy 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