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成像技术 近20 年来,随着现代物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brain imaging)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功能强大的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手段相继诞生。这促使研究者们对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在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它们迅速应用到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中,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促进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深入化进程。 (一)使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理由 研究者进行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实验,最明显的目的是为了将脑的结构与其功能联系起来。我们已经知道,脑的许多功能都是定位于大脑的神经组织结构之中的;基于此,研究者们开始试图成像出那些参与到不同脑结构激活中的基本过程。现代神经成像假定,我们可以根据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一些基本操作的结合来对其进行最好的描述,这些基本过程并不是定位于大脑中的某个单一部位的,而通常是神经元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成像的这一假定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人们对与基本心理过程相伴随着的脑激活的探讨。而将这些基本过程成像到大脑中的区域和功能性网络就是现代脑成像研究的主要目标。 对不同脑结构的功能的详细成像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基本心理过程的可靠证据。一旦我们能够确定,特定的脑区与某一心理过程有关系,就可以超越这种结构与功能的简单对应关系,而使用统计技术(如区域间相关、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来进一步考察与复杂心理任务有关的激活环路,分析出心理任务中包含了哪些基本过程的结合。这样,通过考察激活模式,我们就能从简单到复杂,并能了解在某一模式中所激活的结构所具有的功能。此外,在脑损伤研究中,还能帮助我们推测受其影响何种脑功能会丧失。 使用脑成像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分离心理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不同心理任务所导致的激活模式的数据,就可以用它来检验这两个任务是否存在双重分离(Smith 和Jonides, 1995)。这种分离的原理是:假设某特定脑区A 处理某认知过程a ;类似地,某特定脑区 B 处理某认知过程 b 。假设有 1、2 两种心理任务。任务 1 需要心理活动 a 参与而不需要 b ;任务 2 需要心理活动 b 参与而不需要 a 。如果我们在被试完成这两种任务时对其大脑中的激活进行成像,就会发现,脑区 A 在任务 1 中得到了激活而未在任务 2 中得到激活,脑区 B 则恰恰相反。由于两个不同的激活脑区的存在(通过脑成像技术可对脑区作空间上的限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