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范畴,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教材首先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借助生活经验,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东西有多有少”。然后,教材提出了“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教材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揭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在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又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学情分析:通过对 60 名学生进行相关前测发现:1、仅有 13%的学生能完全正确理解“物体占空间”的意思,260%的学生认为某个较小物体放在较大空间内才占有一定的空间,另外还有 23%的学生认为所占空间指占地面积。2、约 30%的学生通过课外班、家长辅导或自己看书预习对体积有一定了解,知道两个物体比大小比的是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但还有不同比例的同学认为物体比大小比的是面积、表面积等其它特性,或者说不清究竟比的是什么。3、近 80%学生知道什么是容器且能举例,但所举例子大都是盛放液体的容器,说明学生对容器的认识有局限性。4、约 70%的学生理解容纳的意思,但个别学生提到容纳的物体的质量。另不理解容纳意思的学生,经了解全部是语文学习存在障碍,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技能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3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量杯、红薯、土豆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课的开始,我播放了动画片《乌鸦喝水》,引发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高?发现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水也占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