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万言家书思家史 5000 字陈姓的起源最初可上溯到舜的时期,舜的部落在山西永济蒲州镇南的妫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为姓,妫于是便是陈的旧称。妫姓陈国诞生于商朝,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取代原来虞遂的后裔陈国。陈国当时地位仅次于“五霸”,东周后急剧衰落,后楚灭陈,陈国子孙以陈为姓,迁至河南淮阳,后又有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为田氏。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已至湖南、江苏、山西,南朝时有陈霸先到南京建立陈朝,陈姓遍布于长江、珠江之间。可见,我的祖先原是从北方迁徙而来,落户长江下游平原地区。但是能力有限,我未能找到我所在的陈氏堂号。在北仑新碶星阳村,喧闹的集市中,至今还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七八栋建于清代至民国年间的老式民宅这些老式民宅都是由新碶慎德堂陈氏宗人所建。北宋时期,陈氏先人从苏州迁居明州,明朝末年从鄞州走马塘迁徙至北仑新星阳村(旧称中巉[chan]),狩渔垦殖,开创家业。经过三四百年的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陈氏宗族逐渐人丁兴旺,事业昌盛。慎德堂陈氏忠房门框的雀替石上刻有“课读课耕绵世泽,克勤克俭络家声”的家教。而且在下方石门框上还有一副“入则孝,出则悌;进以礼,退以义”的训联。这显然是民间遵循的耕读传家,不忘国恩厚土的传统教诲。书法字迹端庄,一丝不苟,刻写工整。陈氏后人认为,这显然是教育住在这幢屋里的人们应该遵守的做人道理。相传这是晚清乡贤王荣商的手迹,因为他的第五个女儿嫁入此家。陈氏祖训(悌孝文化)“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礼义廉耻,四维必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这是陈氏祖训的开篇,训戒后人以读书为重,陈氏慎德堂一直恪守着陈氏祖训,非常重视子孙的德才教育,故培养出了许多一大批英才名人及有识之士,为家族、国家增光添彩。《新碶慎德堂陈氏宗谱》中“祖训”太丘族长陈寔的训导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本义方。明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必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