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级别 设计速度 快速路 1 0 0 8 0 6 0 主干路 6 0 5 0 4 0 次干路 5 0 4 0 3 0 支路 4 0 3 0 2 0 2 3 4 5 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用四幅路,不设置辅路时用两幅路。 主干路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采用单幅路。 6 7 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做成。 侧向净宽为路缘带宽度与安全带宽度之和。 分隔带采用立缘石围砌,考虑防撞要求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 8 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 3 条时,应设置不小于 3 米应急车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大于 5 0 0 米,宽度不小于 3 米。 9 10 道路横坡是由路面宽度、类型、纵坡及气候特征决定的,宜采用1%~2%。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用 1.5%~2%,严寒积雪地和透水性路面用 1%~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以比路面横坡度大 1%。 11 平面线形设计 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要设计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要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上表要求,当设计速度小于 40km/h 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上表的半径时,直线可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1 2 当需要设置超高时,超高横坡度应符合上表的设计值,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超高,且当由直线段的正常路拱断面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段时必须设置超高缓和段。 1 3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 5 0 米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设置加宽缓和段。 1 4 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上表的规定值,会车视距是上表停车视距的两倍,当货车比例较多段应验算货车视距。在平、纵曲线设计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停车视距的路段要进行视距验算。 1 5 1 6 新建道路应采用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一般值,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特殊路段可采用极限值。除快速路外的其他等级道路,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大1 %。 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快速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 .5 %,其他等级道路不应大于6 %。 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 .3 %,遇到特殊困难情况下小于0 .3 %时,设置锯齿型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 1 7 18 19 积雪或冰冻地区道路的合成坡度小于或等于6%。 20 平面交叉口分类 平 A 类:信号控制交叉口 平 A1 类 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 A2 类 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平 B 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平 B1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