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首好的音乐,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上的琴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于学科特点,数学课相对枯燥,所以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堂导入有多种方法,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导入设计。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揣摩,我把其分为:故事导入、激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入、活动导入等多种形式。一、故事导入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时用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学习。 一年级数学“0 的认识”在教学时,就可以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到河边钓鱼。还没过多久,小猫就有些不耐烦了。这时,一只美丽的大蜻蜓飞过来了,小猫马上放下钓鱼竿,跑去追蜻蜓,可是蜻蜓飞走了,小猫没追着,只好回到河边来。又过了一会儿,一只漂亮的花蝴蝶飞来了,小猫又连忙放下钓鱼竿,跑去捉蝴蝶,可是蝴蝶也飞走了,小猫没追着,只好又回到河来。最后这只三心二意的小猫连一条小鱼也没钓着。你瞧!这只小猫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⑵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故事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愿望。二、激疑导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表明,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对问题产生悬念,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质疑”可以很有效地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情景——分桃子,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到的桃子数量。“有 4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 2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啪!”掌声依然响亮。“只有 1 个桃子,平均分给2 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面面相觑,都不知如何表达。此时,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