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极具创造性、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有的完全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一、教材使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对教材内容和各个版块进行重组和整合。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一)现象分析1. 教“死”书,“死”教书有的教师,不能恰当地以旧引新;更不会滚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巧妙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不会适度拓展,而是死搬教条:只会教本课时、本单元出现的内容,书本上出现的课上一字不漏详细地讲解,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书本以外的,生怕学生不会掌握不敢拓展。如《牛津小学英语》4AUnit2PartD 是操练 Thereisn’t a / aren’t any… Here’s a…for you. Here are some…for you.的句型,有的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把书上八幅图里的内容练得相当熟练,就是没有想到把以前所学的文具类,学习用品类,家具类单词等滚动进去操练。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对教材不熟悉,缺少有意识地随时帮助学生复习的意识。2. 照本宣科,死搬教材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先教 A 版块的对话,再教 B 版块的生词,然后操练 C、D 版块的句型,接着学习 E 版块的短文,不会科学合理地重组教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没有在教学中努力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使这些活动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既获得知识、技能与能力,又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解决策略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首先:教师要了解《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的特点。《牛津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