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山的那边教案 篇一: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理解诗歌常识。理解朗读诗歌的根本要求,反复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理解诗歌包含的人生哲理。 才能目的 1 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悟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包含的意味,培育欣赏诗歌的才能。 2.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鉴赏才能,整体把握感悟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3.理解诗歌的根底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培育想象、联想才能,进展发散思维训练 德育目的 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联络本人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考虑所得到的启迪。树立理想,并培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的训练中品味语言,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明确诗歌的主旨,对“山”和“海”意义的理解及哲理体悟 三、课时与教法 二课时。 1、讲授法,去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品味语言。 2、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构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涛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意味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历,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4、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四、教学预备1、背景音乐《母亲教我的歌》、多媒体、ppt、投影仪、U 盘。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妙而奇异的“梦想”,对今后,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当我们这些山区小孩面对无言的群山时,最漂亮的梦便是对山那边的世界的向往,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了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日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板书: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二)、作者和背景简介、材料助读 ppt 投影仪展示 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 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8 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 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 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辞别》《纪念》。1992 年赴英作访征询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