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常识与安全旅游常识[推荐] 《文明旅游常识与安全旅游常识(6 学时)》 一、文明旅游常识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随着我国旅游活动的日益大众化,大声喧哗、乱涂乱画、乱扔垃圾、随意插队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一再被曝光,文明旅游的话题不断被赋予新的现实内涵,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倡导文明旅游,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文明旅游,核心是“文明”两字,根本目的是通过规范公民的基本行为习惯,实现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新《旅游法》在“旅游者”一章中明确指出,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同时新《旅游法》也提出,导游和领队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倡导文明旅游,大力开展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教育,集中整治公民旅游陋习,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不仅是提高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展示中国“文明礼仪之邦”风采和塑造中华民族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不仅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是旅游行业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而且事关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文明旅游是塑造中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加强文明旅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加强文明旅游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特向出国(境)旅游的中国公民提示,在国(境)外旅游期间要特别注意文明礼仪,要文明旅游,礼尚往来,团结互助,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展示我国公民的文明风采。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体验不同地区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旅游目的地的风俗禁忌有所了解,并入乡随俗。导游领队在旅游过程中,应主动提醒旅游者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禁忌,避免旅游者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在印度一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的延续,部分人如厕并不手纸,一般都惯于用手沾水的方式进行清 1/11 理,而这个动作一般是用左手进行的,所以在印度要尽量避免以左手和他人接触;再如在泰国,就尽量避免对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