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的现实世界 我们要管理的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事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事物的发生、变化过程。 实体(Entity):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或概念称为实体。 实体的特征(Entity Characteristic):每个实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利用实体的特征可以区别不同的实体。 实体集及实体集间的联系(Relation):具有相同特征或能用同样特征描述的实体的集合。 2.信息世界 在信息世界中:实体的特征在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称为属性; 实体通过其属性表示称为实例; 同类实例的集合称为对象,对象即实体集中的实体用属性表示得出的信息集合; 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用对象联系表示。 信息世界通过概念模型、过程模型和状态模型反映现实世界; 它要求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事物间的联系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准确、如实、全面地表示。 3.信息的计算机世界 数据项(Item):对象属性的数据表示。 记录(Record):实例的数据表示。记录有型和值之分:记录的型是结构,由数据项的型构成;记录的值表示对象中的一个实例,它的分量是数据项值。 文件(File):对象的数据表示,同类记录的集合。 数据模型(Data Model):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相互联系数据化的结果就是数据模型。 信息的三种世界术语的对应关系表 信息的三个世界的联系和转换过程 概念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摸。 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数据模型应满足 3 方面要求: ·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 ·容易被人理解 ·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在数据库系统中,针对不同对象和目的,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中,最常用、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方法,简称为 E-R 方法或 E-R 概念模型。 概念数据库的设计是进行具体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概念数据库的设计应该极易于转换为逻辑数据库模式,又容易被用户所理解。 概念数据库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采用实体-关系数据模型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数据是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量化符号,是信息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数据模型则是数据特征的一种抽象。它描述的是数据的共性,而不是描述个别的数据。 一般来说,数据模型包含两方面内容。 (1)数据的静态特性:主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关系和数据之间的相互约束等特性。 (2)数据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 数据模型是连接客观信息世界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逻辑组织的桥梁,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