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cyCache 使用帮助 FancyCache 有两个版本:分区版和硬盘版。两者区别仅在于前者可对每个分区设置缓存,而后者对整个硬盘设置缓存。其他在使用设置上均相同,因此本节仅以分区版为例做介绍。 用户界面 FancyCache主用户界面分为四部分,如下所示, 区①: 分区/硬盘列表 区②: 选定分区/硬盘的缓存设置区 区③: 选定分区/硬盘的缓存状态区 区④: 全局内存控制和信息区 术语 Block Size: 缓存粒度。一般该值越小,可以带来较高的性能,但同时也增大系统的额外开销,尤其当目标分区/硬盘的容量比较大时,较小的值将大大增加系统额外分配的内存值。程序自动会根据目标分区/硬盘的容量给出建议值,用户如果需要,可以在建议值的基础上调整1~ 2 档。 Cache Size: 缓存大小(一级缓存)。一级缓存由系统内存组成,因此该值表示从系统分配的内存大小用作选定分区/硬盘的一级缓存。 Algorithm: 缓存调度算法。即当缓存数据满的时候,选择何种方式丢弃旧的缓存数据,以便有空间保存新的缓存数据。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最近最少使用调度算法,首先丢弃最近最少被使用的数据。 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最近最不常用调度算法,软件统计数据被使用的频率,使用频率最低的数据首先被丢弃。 Caching Strategy: 缓存策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相应的缓存策略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缓存命中率。 Read/Write: 对读取和写入操作均进行缓存。 Read-Only: 仅对读取数据进行缓存,写入数据则不占用缓存。 Write-Only: 仅对写入数据进行缓存,读取数据则不占用缓存。 Defer-Write: 延时写入。当外部数据写入缓存时,通常也需要将这些数据写入至分区/硬盘。如果不勾选此选项,则每次收到写入请求时,同步的将数据写入到分区/硬盘,并等待分区/硬盘写入完成后才完成写入请求。这种方式和平时写硬盘的方式一致,不必担心突然断电造成部分缓存数据来不及写入硬盘,但是另一方面对写入性能也不会有提升。当勾选此选项,也即启用延时写入功能时,每次收到写入请求时,数据先写入缓存中,并完成该写入请求。同时缓存在后台根据算法和用户设置的延时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将数据写入到分区/硬盘。这种方式可以合并在同一地址上的多次写入,并具有一定的数据排序功能,从而可以提升写入性能。但另一方面,用户需注意在突然断电或其它应用程序导致的蓝屏错误情况下,有部分数据可能还存在于缓存中未来得及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