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_第1页
1/9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_第2页
2/9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_第3页
3/9
GPS 测量原理与应用 2010GIS 螃蟹编 1 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绪论 •GPS 的含义: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空基全天候导航系统,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以满足军方在地面或近地空间内获取在一个通用参照系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要求。 •卫星导航系统分类: ① 按用户接收机是否发射信号分类:无源系统、有源系统。 ② 按测量的参数分类:测距导航系统、测距离差导航系统、卫星多普勒导航系统、 测角导航系统、混合系统。 ③ 按卫星运行轨道高度分类:低轨道(近地轨道)、中高轨道、同步轨道。 ④ ④按工作区域分类:全球覆盖系统、区域覆盖系统。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① 北斗导航系统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移动目标的定位与调度功能;GPS 系统本身不具备通信能力,需要和其他通讯系统结合才能实现移动目标的远程定位与监控功能。 ② 北斗导航系统是区域性导航系统;GPS 系统是全球性导航系统。 ③ 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控制;GPS 系统是由美国军方控制。 –欧盟伽利略系统: ①空间段:由分布在三个轨道上的30 颗中等高度轨道卫星(MEO)构成,每个轨道面上有 10 颗卫星(9 颗正常工作,1 颗运行备用);轨道面倾角 56 度。 ②地面段:包括全球地面控制段、全球地面任务段、全球域网、导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设施地面管理机构。 ③用户:用户端主要就是用户接收机及其同等产品,伽利略系统考虑将与 GPS、GLONASS的导航信号一起组成复合型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用户接收机将是多用途、兼容型接收机。 –前苏联 GLONASS 系统:星座轨道为 3 个等间距椭圆轨道,轨道面间夹角 120°,轨道倾角 64.8°,偏心率0.01,每个轨道上等间距地分布 8 颗卫星。卫星离地高度 19100km,绕地运行周期为 11 时15 分,地迹重复周期为 8 天,轨道同步周期 17 圈。其卫星轨道倾角大于GPS 卫星轨道倾角,所以在高纬度地区的可视性好。面控制系统包括 1 个系统控制中心、1 个指令跟踪站,网络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GNSS 系统:27+3 颗卫星组成,部署在 3 个中高度圆轨道面上,轨道高度 23616km,倾角 56°,设计思想是完全从民用出发,与 GPS、GLONASS 兼容,有2 个控制中心。 GPS 系统组成: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组成。 –GPS 卫星星座:21 颗正式的工作卫星+3 颗活动的备用卫星。6 个轨道面,平均高度 20200km...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