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R原理 1,采购的an incoming inv oice当被过帐时,必须参照(refer to) (1). a pu rchase order (2). a good receipt(没收货就没有the good receipt) 2,inv oice v erification被过账的结果 发票校验时:Dr:GR/IR科目 (在途物资, 收到某张订单的发票) Cr:应付帐款(the v endor ac__cou nt is credited.) 3,goods receipt被过账的结果 收货时: Dr:存货 (存货暂估入账) Cr:GR/IR科目 (应付暂估, 收到某张订单的货物) 4,当一个订单的货物和发票都结算完毕时,该订单的GR/IR科目余额应为零。 5,GR/IR是个过渡性科目,用于记录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为什么要如此做呢,是为了出财务报表。 因为GR/IR非资产也非负债科目(期末出报表时必清零,下一期初转回). 通常定义两个也可一个科目(在途物资-到资产,对那写BNG(Billing No Goods)的, 应付暂估-到负债,对那些GNB(Goods No Billing)的),SAP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通常是月结后第一天又冲回来. 而且通常GR/IR科目会做open item management, 自己慢慢体会吧. 6,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借方余额,转入在途物资,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在途物资(资产类) Cr:GR/IR科目 次月初转回时:Dr:GR/IR科目 Cr:在途物资 7,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贷方余额,转入应付暂估,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GR/IR科目 Cr:应付暂估(负债类) 次月初转回时:Dr:应付暂估 Cr:GR/IR科目 月结时,做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 计算同一GR/IR科目,同一应付帐款统驭科目数据的合计结果: 借方余额计算值(票到货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借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贷方余额计算值(货到票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贷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本月底记帐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在途物资 Cr:GR/IR换算调整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GR/IR换算调整 Cr:应付暂估 下月初冲销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GR/IR换算调整 Cr:在途物资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应付暂估 Cr:GR/IR换算调整 8,SAP FI/CO在途物资,应付暂估的例子: 一般企业不应做BNG(Billing no goods),然而在SAP中是先做BNG时回自动对应到GR/IR的,等你收货后会自动清掉. 比如PO qty 100, price 10 total 1000,不同的企业配置可能不同. 1.如是新PO, 没做任何收货,一般你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