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主要是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主题三“我与国家和社会”第1 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第3 条“知道需要有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5 条“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7 条“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自己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学情分析: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了,于是有些同学都养成了铺张浪费、不爱劳动的坏习惯,甚至追求安逸舒适、享乐的生活,不劳而获的思想较浓厚,勤劳意识变得淡薄。本节内容是在学过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和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学生虽初步具有绿色环保意识,但对于如何将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动贯彻到日常实际生活中还是比较欠缺的。 本课时设置“小小调查者,小小聆听者,小小行动者”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的理念,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营造“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本课时主要讲的是“如何避免浪费”,大力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的活动主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此课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本课时的话题是“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该模块围绕如何杜绝浪费展开,一是在认知层面,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和带来的严重后果;二是在技能层面,帮助学生掌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实际做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呼唤用眼时刻”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身边有哪些浪费现象。 2.通过“小小调查者”的活动,结合师生课前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探讨生活中具体还有哪些浪费现象。 3.通过“小小聆听者”,一起来观察和具体分析一下,浪费一粒米、浪费一度电、浪费一张纸等等带来的严重后果。 4.通过“小小行动者”和“金点子 --- 头脑风暴”的活动,努力增强学生们的节约意识,规范行为习惯,促进增源节流,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集群策之力,讨论和交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方法,明确节约“四个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