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场景与社会行为 ——读梅罗维茨的《消失的地域》 1985 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No Sense of Place: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是美国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的代表作。“消失的地域”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电子媒介的影响下,一些社会行为和社会场景发生了转移和变化,成为了新的社会风景,并用了三个维度来检验。 一、理论基石 架构梅罗维茨传播理论的两块基石分别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技术决定论”以及社会学家戈夫曼的“剧场”理论。 梅罗维茨继承了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聚焦于传媒技术的理论,认为媒介并非仅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中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手段,它们本身即是环境。虽然梅罗维茨参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之处甚多,但在他看来,该理论却没有清楚地阐明电子传媒是通过何种机制引发广泛社会的变化的,而且,麦氏 将 媒介描 绘 成感 官 的延 伸 ,并且宣 称 新媒介进入 某 种文 化后 就 会改 变这种文 化下的人们的感 官 平 衡 ,并改 变他们的意 识 。但是麦克卢汉没有给 出具 体 的理由 来解 释 为什 么 具 有不 同 感 官 平 衡 的人会有不 同 的行为。因 此 ,梅罗维茨认为,麦克卢汉的理论难 以为分析 传播媒介对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提 供 充 分的解 释 。 媒介特 别是电子媒介为何及如 何导 致 社会结 构或社会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在梅罗维茨看来,可运用 “情境论”的视角,考察传播媒介情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考察来审视新传媒的崛起造成的社会传播新模式。为此,他选择了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社会情境与社会角色关系之理论作为他的媒介理论的又一源头。 戈夫曼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学概念称为“情景合宜”,即行动或概念的意义取决于他们产生于其中的背景。简单说来,戈夫曼的理论将人们的社会互动、社会生活同表演戏剧进行类比,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社会角色。当人们进入某种环境时,他们就得对这一社会环境及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有所了解。根据戈夫曼的“戏剧论”的社会角色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中的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可归于两个大的范畴: “后台区域”或后台行为(自己人之间的一种放松状态),以及“前台区域”或舞台表演区行为。 戈夫曼和麦克卢汉为理解社会行为梅罗维茨提供了不同的思 路 。但 是 两者 也 有着 缺 陷 : 一方 面 ,戈夫曼的“戏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