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面积以 10?15 平方米为宜,池深 1 米左右,水深 60?80 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 厘米。 2、种蛙来源与培育:选择体重在 0.5 千克以上,年龄 2 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作种,雌雄比例为 1:1,每平方米放养 1 对,4?5 天后开始摄食。已驯食的种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 3?6%,临产前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没驯食的种蛙投喂动物性饵料,日投饲率为 5?6%,最高可达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两次投喂。同时用黑光灯引诱昆虫,增加补充饵料。培育期间,应看天气的变化;不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有适当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产卵季节。 3、产卵孵化技术:牛蛙产孵期在 5?9 月份,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雌蛙催产剂量为牛蛙或青蛙脑垂体 4 个+HCG600 单位+LR H?A250 微克/斤,雄蛙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温20?30℃时,一般经 40 小时,开始抱对产卵,产卵后20?30 分钟即可轻轻捞出卵块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较 好,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20 厘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池上方要遮盖好,防止水温骤变。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温25?32℃、气温20?32℃时,经两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蝌池的构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可大可小,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几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 30?60 厘米水深为宜,大池深可在1 米左右,蛙场应建成规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内池应有进出水设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 厘米处置一饵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体供变态后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孵出后留在原池内饲养 1 个月左右。脱膜后 3 天开始投饵,每天 2 次,每次每万尾蝌蚪一个蛋黄,第 5天后投喂一个半蛋黄,加少量豆浆。随着蝌蚪的长大,池水逐渐加至30?40 厘米,饵料改为鱼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饲率 5%,10天后增加到10%,15 天增加到15?18%,3?4 天换水一次,经一个月饲养,蝌蚪可达 4?5 厘米长。此时将蝌蚪转入已消毒、培肥的较大面积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 尾,池内水深1 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倾斜度,淤泥少。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