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 )通过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3 )知道惯性的概念 (1 )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力和运动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 (2 )通过实验观察及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 (3 )通过观察实验及分析,敢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2 )通过介绍科学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历史。 (3 )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 实验器材 小车、木板、棉布、毛巾、乒乓球、木块、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 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使 学 生 提 前 进 入 状 态 教师:我们用力推车,车就由静止开始运动,用力踢足球,足球就滚动起来,用力向上提书包,书包就上升,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有一个很重的箱子,小孩用力去推它,但没有推动,用力向上提它,箱子也没有上升,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演示并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力推它,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演示并分析: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用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 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力不能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 配合教师一起分析 二 提 出 问 题 引入课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与运动有一定关系,那么,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呢?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从最简单的现象开始,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学生猜想 三 引导猜想 、 设计方案 、 验证假设 能提出合理猜想 猜想1 静止物体不受外力,保持静止状态 师: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怎样运动呢?我们可以先猜想,然后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物体依据是否运动可以分为哪两 类 ? 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