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语言 【法】马塞尔·马尔丹 第一章:电影画面的基本特征 ·正因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因此,它就像所有艺术一样,是以选择和安排为其创作基础的,它拥有一种十分巨大的可能性去概括、凝练现实,无疑,这就是电影的威力所在,也是它引人入胜的秘密所在。 ·尤其是特写镜头有一种几乎是幻术般的力量,它给现实带来一种完全不同寻常的景象,也因为音乐通过它的感染力量和抒情作用而强化了画面的渗透力。 ·电影性(路易·德吕克):由于电影的再现而增长了其精神价值的一切人、物或灵魂的风貌表现。 ·解说词(比如在纪录片中)是异常重要的,人们可以用完全矛盾的话去说明画面,这是众所周知的。 ·电影画面具有一种模棱两可性,也就是说,可以有好几种解释。那些文化教养不高者和孩子时常去注意一些在摄影机的视野中随便出现的细节,而将重要的忽略了。尽管电影画面拥有形象上的准确性,可是在解释上却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和含混性。 第二章:电影摄影机的创造作用 ·电影作为艺术而出现是从导演们想到在同一场面中挪动摄影机那一天开始的。 ·在电影初创时期,演员是像面对舞台观众那样面对着摄影机表演的。不久,当电影完全摆脱舞台以后,对于演员来说,他们直接(通过摄影机这个媒介)向观众说话的做法就有了一种惊人的戏剧立体感,因为观众直接感到与他们有关了。 ·景越大或越近,能看到的景物则越少。景越大,其戏剧内容或思想意义则越多。景的大小一般是决定镜头的长度的,而后者又受必须留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看清镜头的内容这一要求所支配。因此,一个全景总比一个特写镜头的时间长。但是,只要导演想表达一种具体的思想,那么,特写镜头也可以较长或很长。 ·极大部分景都只是为了使观众容易看清楚、看明白故事才采用的。唯有特写镜头(还有近景,从心理学看,两者是相同的)和全景,它们一般都具有一种明确的心理内容,而不仅仅是在起描写作用。 ·仰拍:一般可以造成某种优越感,表示一种赞颂和胜利。俯拍:使人更渺小,将人压降到地面,从而使观众感到人在道德上的压抑,使人成为一种处于难以摆脱的定数论中的物件,一种命运的玩物。 ·斜拍:摄影机并不是围绕着它的横断轴转,而是围绕着它的光学轴心摇拍。主观镜头(以剧中人的视点看事物)和客观镜头(从观众的角度去看)。 ·不规则构图:摄影机不规则地朝各个方向摇晃而得名的。 ·摄影机的移动 作用 1、跟随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 2、使静物产生运动的幻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