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向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征收事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纳税人:是税制中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 3、征税对象:是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4、速算扣除数: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在计算公式中使用的一个固定常数,该扣除数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是应税所得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和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 5、加成征收:是指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收以后,再以应纳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二、论述题 1、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什么不同? 答:起征点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对课税对象确定的征税起点,达到起征点的按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征额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实行免征额规定时,无论课税对象数额是多少,每个纳税人都可以按规定扣除等量数额的课税对象,对扣除的部分免于征税,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 2、违反税务管理、帐簿凭证管理的基本规定会受到哪些处罚? 答:⑪根据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任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 元以上1 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或者损坏或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 ⑫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⑬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 元以上1 万元以下的罚款。 ⑭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坏、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 2000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1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