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1页
1/58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2页
2/58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3页
3/58
第一章 绪论 1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1、史志描述 中国:《山海经》、《禹贡》 欧洲:《地理学》(希腊-斯特拉波) 2、商业地理研究 《商业地理手册》,1889,奇泽姆: 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3、经济地理研究 罗蒙诺夫 《地理考察》 首次提出学科名称; 德国 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从环境决定论(1900至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分析地理学发展的特点。本书则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入手。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1)20世纪上半叶区位论(1826年杜能的农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33年克里斯塔勒商业中心地理论、1940年廖什地区位经济论。区位研究理论的一个共同点是——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微观研究。 (2)二战后,50年代,艾萨德创立了区域科学,它跳出了单一企业的圈子,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更加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3)50年代以后,法国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计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弗兰克的依赖理论、布鲁克弗尔德的相互依赖理论研究的地理尺度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4)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的研究尺度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加速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60年代初美国地理学家麦克尼提出了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企业地理尤其关注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的研究。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思维方式,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60年代的实证主义分析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加结构的形成规律;60年代末的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60年代末以来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以哈维为代表,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 2 0 世纪 9 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