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中学高一语文教学设计之“历史的回声”《永志不忘·落日》2 0 0 7 .1 2 1 《落 日》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落日》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然整个专题属于“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但可以以学生的“自我研习”为主,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归纳,不必面面俱到,句句落实。 《落日》从文体上看属于新闻类的“通讯”,曾被编入大学新闻系教材,学习新闻写作的人常视之为范本。应以此范本引导学生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和基本写法,教学过程可围绕这一重点展开。 《落日》记录了一个极有历史意义、值得“永志不忘”的瞬间,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的好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应着眼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危机感,让学生确有感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 .结合研读文本,介绍一些通讯写作的知识,体会“范本”的示范性。 2 .领会文章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发学生的“历史之思”。 3 .提升学生实际采访和撰写通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有资格叫作一名男子汉? 和平的白鸽要穿越多少沧海桑田,才能从此安睡沙滩? 炮弹要横飞直落多少回,才能永远被禁止? 要有多少双耳朵才能听到黎民苍生的哭声? 要死多少人,才会感觉到死去的人已经太多太多? …… 师:历史与现实其实是不可分割的,苏洵、杜牧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苏轼、稼轩咏怀古迹,心潮难平。铭记历史,正视历史才能“明兴替”、“知得失”,才能把握今朝,赢得未来。今天有人面对历史百般回避,妄图篡改,甚至把“入侵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感谢 6 0 多年前《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先生以他的如椽大笔记录了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一幕值得我们“永志不忘”! 【多媒体投影出《落日》,附图: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楚门中学高一语文教学设计之“历史的回声”《永志不忘·落日》2007.12 2 二、〔背景介绍〕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1945 年 8 月 15 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 月 2 日上午 9 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投降之时,《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是当年采访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朱启平,原名朱祥麟。“七七事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