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一课 唱歌课教学设计 《郊 游》 第四册第一课 《郊游》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郊游》是一首台湾童谣。四二拍,五声宫调式。由带再现的三部分构成。歌曲的旋律多以同音重复,动机重复的手法在一个八度之内形成,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 第一、三部分完全相同,音调雄壮,显得朝气蓬勃。节奏出现代表全曲形象的 × × ×× × 节奏型,旋律铿锵有力且朗朗上口,比较适合低年纪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部分由不归整的三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出现了全曲最高音“la”,高音的出现使第二部分出现全曲演唱上的难点,但因旋律得到大二度上行的强调,色彩鲜明,也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第二乐句反行对应,旋律仍保持了朝气的特点 ,因演唱景色而变得柔和;第三乐句在低音区上扬一气呵成4 小节,构成一个有长音的乐句。最后则完全再现第一部分,结束全曲,似乎孩子们迈着急匆匆的脚步去观赏大自然。 歌词朴素,单纯,叙述了孩子们手拉着手去郊游,欣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新学期第一课《春天来了》中的一首歌曲,教学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学会演唱《郊游》,并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学生属于小学的低年段,这一学段中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着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针对这个特点,在本课中运用律动教学法对孩子们进行节奏训练,直观的让孩子们模仿学习,并用灵巧的肢体进行对模仿的再现和创新,使学生能迅速的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音乐课学习后已经初步养成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那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的体验是培养他们将来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非常有利的。所以在本课中把《郊游》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可以更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采用了欣赏图片、歌、舞、歌表演、音乐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音乐中表达个人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郊游》。 3、知识与技能:准确掌握歌曲中典型节奏和旋律中高音与长音演唱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