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二年级道法学科 教学考核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考核,着眼于道法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道法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道德素养的评价,课标中提出,道法学科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与法制观念的领悟,建立道法学习的自信心,促进道德感知能力、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制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三.评价原则 1、 评价多样化 运用自评、组评、师评等多样化的方式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价。 2、 评价全程化 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评价。教 2 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四、评价内容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内容分为三类: 1、课前准备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到位情况、纪律状况及带书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2、课堂表现 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包括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参与活动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 3、学习结果 教师对学生课内、课外各种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并及时将学习效果反馈给学生。其中包括教师的评价(按照 A、B、C 三个等次进行评价)。 五、评价方式 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课内行为和课外表现相结合。 1、师评 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点点滴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在每节课将要结束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并给出教师的建议和指导。 3 2、自评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 3、互评 以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指导学生对组内成员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组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自评、互评优缺点,提出努力目标。此外,各小组间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全班共同提高。小组互评每月进行一次。 4、期末总评 结合师评、自评、组评评定等级:A、B、C。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注重的也是评价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多元的评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