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整本书阅读只是老师聊一聊,学生说一说么?1 在渴望中努力前行自 2016 年开始,我们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始购买大量的儿童文学名著。为了保证书籍的质量,学校参考了亲近母语研究院研发的 “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 ”,购买了《雪人》《大卫上学去》《大脚丫跳芭蕾》等经典图画书, 《小猪唏哩呼噜》《柳林风声》《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儿童文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地球的故事》《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等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学校每学期都会购买新书,每册书都会购买 70 本,保证人数最多的班级在阅读这本书时, 也能人手一本。就这样,一万余册书开始“漂流起来”。不仅如此,学校还在每层楼的拐角和中厅都设立了小书吧,放置小凳子,尽一切努力为学生创造随时随地读书的氛围。有了书以后,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我们开始在整本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没有专业的引领,大家都是在上网查找资料,然后自己摸索与尝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我的做法也只是在图书漂流之前, 进行一个简单的导读推荐,学生读完以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阅读课上得过于随性不说,也没有系统的课程设计。后来,学校开始征集整本书阅读的“种子教师”参加网络学习,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绝佳时机,积极报了名。就这样,我十分荣幸地成为了点灯人大学·整本书课程(实战版)第三期的学员。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优秀的班主任和培训师领教们带领学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我终于明白,只有儿童阅读课程化,才能走向专业实践;以儿童为本位,以阅读为核心的整本书课程的研究与开展,应该成为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老师就整本书课程实施范式和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深入浅出。读前推介、读中推进、读后交流应该以什么形式开展,阅读学习单如何设计……老师们一一耐心指导之余,还结合《老鼠娶新娘》《夏洛的网》《绿野仙踪》等具体书目进行各种课型的分享,期间鼓励学员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疑惑与观点。一群求知若渴的学员,在每一次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成长火花。2 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学习的第三阶段是实战阶段。以前是我们听老师分享,现在是我们自己来进行经典文本的课型交流,老师给予具体指导,这种实践机会真是难得呀!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太阳的诗篇——<森林报 >故事精选》阅读学习单的分享,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