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地测量1.1 概述:1.1.1现代大地测量特点:高精度,长距离,四维,多学科,地心,快速。1.1.2大地测量系统和框架:大地测量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重力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大地参考框架包括:坐标框架,高程框架,重力框架。大地测量系统包括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实现方式。1.1.3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大地测量常数: 大地坐标系按原点分: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按表现形式分: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大地测量常数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基本常数唯一定义了椭球,导出常数便于应用;按属性分为几何常数和物理常数。4 个大地测量基本常数:赤道半径a,地心引力常数GM,地球动力学形状因子J2,自转角速度(W)。1.1.4大地测量坐标框架:1 参心坐标框架:传统大地测量框架由天文大地网维持和实现,全国天文大地网即国家大地网一二等网,由于加测了天文经纬度,所以称为天文大地网,定义在54 和 80 坐标系中,采用整体平差。(天文测量是通过观测太阳或其他恒星位置,以确定地面点的天文经度、天文纬度或两点间天文方位角的测量工作。)参心坐标系分:参心大地坐标系和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2 地心坐标框架: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提供的,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技术为基础。2000 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 ITRS2000 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三级构成:1,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是主控制;2,与连续运行站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3,加密大地控制点。1.1.5我国现行高程框架:现行高程基准是 1985 黄海高程基准,原点高程 72.26,(位于青岛观象山)以正常高系统传递。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框架点的现势性由一二等水准点的定期复测来控制。高程框架的另外一个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最准面精化来实现。1.1.6重力参考框架:重力基准就是标定国家绝对重力值标准。重力参考系统就是采用的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框架是指由绝对和相对重力点构成的重力控制网,以及用作相对重力尺度标准的长短基线。50 年代采用波茨坦重力基准,参考系统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常数, 85 网采用IGA75 椭球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