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厢车和两厢车安全性比较 浅谈车身结构安全设计 中国人钟情于三厢车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最开始是因为国人对轿子的某些憧憬造成的,又因为三厢车和轿子一样中间高,两头低,而且在汽车刚刚进 入中国的那个时期,汽车和当年的轿子不论是从功用上,还是给普通百姓的感觉上都和轿子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三厢车被称为“轿车”。 早期两厢车在国内“不受待见” 这也是一种习惯使然,就像美国人称呼轿车为 Sedan,英国人则称为 Saloon 一样。随着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汽车开始进入富裕家庭,而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人们都喜欢三厢车,认为只有三厢车才是正经的汽车,而诸如菲亚特126P 那样的两厢车,则被看成是“怪物”,甚至给它起了个浑名“大头 鞋”。 跨入新世纪后,人们对于车子的本质认识也在逐渐加深。买车考虑的也不光是面子问题了,舒适性和操控性逐渐成为购车的参考因素。比 如在相同转弯半径相同的情况下,在实际转弯时,两厢车会比三厢车更灵活的通过路口,而且在相同车身长度下,两厢车的空间必然会大于三厢车,而如果在车厢内 部空间相等的时候,两厢车必然比三厢车尺寸小,便于停车。 虽然两厢车有这么多好处,尽管近几年来中国的两厢车市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无法和三厢车对抗,销量说明了一切。面子问题是一个原因,但其实还有另一个更加根深蒂固的观念令人们对两厢车敬而远之,那就是两厢车没有三厢车安全。 早期两厢车在国内“不受待见” 在“老司机”之间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那个时代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两厢车不如三厢车安全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三厢车多了一个厢体,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可以实现对后排乘员的有效保护,缓冲和抵消撞击力。 厂家抓住了国人的这种观念 这种看似很有道理的说法确实影响到了消费者,从而改变了很多厂家在华的销售策略,例如标致,这个在欧洲以两厢307、207打天下的车企,竟然在中国为漂亮的两厢车加上了屁股,而且将“加尾车”作为宣传销售主力,而原版的两厢车成为了鸡肋。 近些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两厢车开始大行其道,尤其是在油价和停车难的现实面前,两厢占了先机。但“安全问题”又再次老生常谈,一个“屁股”的差距真会对车厢造成这么大的差别吗?究竟两厢车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的感觉? 典型的两厢车结构 两厢车之所以被称为两厢,是因为他的行李舱和乘员舱是一体的,只是借助后排座椅等分隔开,而这种隔离是“软隔离”。而三厢车是从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