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和完善初探前言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是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其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让农民从减负中得到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的步伐。××市于××年月份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做法和成效比较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拟针对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伴随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完善途径进行初步探讨。××市农村税费改革主要做法及成效××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市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做法有:规范筹资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前的年××市农民实际负担额已达到万元,人均负担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减轻农民负担成为税费改革方案设计的首要目标。根据“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的要求和××市实际,规范了征收项目,改革后向农民征收的税费主要有这么三块:一是农业税及其附加。对从事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农民征收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年取消。二是“一事一议”费。按元的上限根据村民委员会表决实行“一事一议”费。对从事工商业的农民按比例提取公益事业费,××年取消。三是以资代劳。根据逐步取消“两工”的原则,相应的以资代也将减少。随着方案实施,农民减负取得明显成效。××年,农民人均税费负担比年减少元,减幅为;××年,农民人均税费负担比年减少元,减幅为。(详见左图)“两清两盘”化解乡村债务所谓“两清”,“一清”是清理债权债务。主要做法有对债务进行分类,划分“一般性往来”和“借款”,将报酬新欠款、公务性欠款,均作为一般往来处理,不计利息;核消呆帐和死帐,规范利息计算办法。“二清”是清收有效债权。所谓“两盘”,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偿债。拍卖、租赁包括小型水库第1页共7页和一部分撤并后的村办学校等乡村集体闲置资产,不仅回收了资金,还提高了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盘活“四荒”资源偿债,即对集体所有的荒田、荒地、荒山和湖田每亩以最高不超过年的期限根据实际情况宜租则租,宜卖则卖进行消化。通过“两清两盘”乡村债务化解已取得显着成效,消化乡村负债万元,占债务总额的。机构改革减少财政支出通过“合、留、剥、撤”的办法,优化了机构设置,减少乡镇站所,达到了裁人先撤庙的目的。同时,核减人员编制,清退临时雇用人员人,减少村干部职数人。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市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乡财政的收支矛盾趋于尖锐化由于“三提五统”的取消和税费项目的减少,导致乡村可用财力进一步缩小,但与此同时,农村原来依靠“三提五统”支持的事业,如五保户赡养、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乡镇道路建设等基本上都转移到乡镇政府的预算开支中,增加了财政困难。年,××市“三提五统”、农业税等为万元,××年减少为万元,乡村净减少财力万元,减去上级给予我市转移支付补助万元,财力缺口万元。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压力,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传导到原已十分困难的县级财力,成为影响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因素,也有可能成为推动农民负担反弹的重要因素。村级公共职能的运转经费不足,“一事一议”难以操作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经费主要依靠“两税附加”,实行乡管村用,同时也切断了村级经费通过扩张收费来弥补的口子,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村级经费开支严重不足。××市××年村运转经费在万元以下的,约占村总数的,万元以下的村约占,这样,约有的村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为此,县级财政负担了万元的村级专项补助资金。但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运转经费的困难,可能会掉头引发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第2页共7页按制度规定,村级“一事一议”主要用于村道路建设维护、乡村水利设施等村级公用事业,原则上是“有事则议,无事不议”。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有事难议”。这也是公共选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乡村议事的决策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决策成本虽然小,但可能造成公共偏好的扭曲,甚至成为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手段;如果要经过全体一致或多数人的同意,决策成本会明显增加,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