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 评估及分类(1)低体重:体重/年龄评价属于下。(2)生长迟缓:身长(身高)/年龄评价属于下。(3)消瘦:体重/身长(身高)评价属于下。2. 常见病因(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3. 预防(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常速度。(3)对于反复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儿童应及时治疗。(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 评估及分度Hb 值 90〜109g/L 为轻度贫血,60〜89g/L 为中度贫血,<60g/L 为重度贫血。2. 常见病因(1) 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妊娠期母亲贫血,导致先天铁储备不足。(2) 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导致铁摄入量不足。(3) 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4) 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要量增大。(5) 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3•预防(1)饮食调整及铁剂补充1)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从妊娠第 3 个月开始,按元素铁 60mg/d 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m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娩时延迟脐带结扎 2〜3 分钟,可增加婴儿铁储备。2) 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 4 周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 2mg/kg 元素铁,直至 1 周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 4月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 1mg/kg 元素铁;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3) 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多提供富含铁食物,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纠正儿童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2)寄生虫感染防治: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同时进行驱虫治疗。(三)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1•评估与分期(1) 早期:多见于 6 月龄内,特别是 3 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2) 活动期1) 骨骼体征:小于 6 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 6 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0 型腿、X 形腿等。2)血生化:血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