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学法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二、设计思想【依据课标】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关键词】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养学生读懂地图、填充地图、分析地图的三大能力。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了解它们的异同点。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能力目标: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2、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情感目标: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教学重点:1、利用地图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