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健康管理方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891年,von Mantenfel首次发现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肢体坏死。此后,随着检测手段提高和血管外科的发展,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周围血管疾患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几乎大部分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有时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呈节段性和多平面性,好发于动脉的分叉起始部和管腔后壁部,动脉主干弯曲部也较常累及,病变远侧往往有通畅的流出道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血管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在我国有增加趋势。 管理目标 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的干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其疾病进展,从而降低其截肢率和致残率。 发病机制 分级管理 1、管理方法 1.1管理人员 以临床医师为主体,健康管理师、饮食指导师、心理干预师、用药指导师和运动指导师共同参与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教育,旨在提高其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 1.2管理指标 主要管理可能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1)一般情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情绪、压力。 (2)饮食情况:主食、蔬菜、豆制品、猪肉、鱼类、奶制品、水果摄入量。 (3)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水平。 (4)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血脂、血尿酸、动脉硬化程度、胸片 X光片、心脏彩超、下肢血管彩超、血管CTA成像。 1.3管理内容 (1)根据疾病和危险因素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等信息化资料。 (2)定期电话提醒血压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复查,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体重、体重指数测定。药物控制的指导和治疗合并的其他疾病。 (3)对需要到医院治疗的情况及时提醒,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4)将健康管理指标的控制、发病率、并发症的发生、截肢率作为评价指标。 2、一级管理 2.1管理对象 对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