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 国 古 代 选 官 制 度 综 述 1、 商 周 时 期 , 采 用 “ 世 卿 世 禄 制 ” ( 世 官 制 ) 。 在 这 种 制 度 下 , 公 门 有 公 , 卿 门 有 卿 , 贱 有 常 辱 , 贵 有 常 荣 , 赏 不 能 劝 其 努力 , 罚 亦 不 能 戒 其 怠 惰 。 至 奴 隶 社 会 鼎 盛 的 西 周 , 世 官 制 也 进 入 鼎 盛 时 期 。 周世 官 制 的 特 点 是 : 它 与 当 时 推 行 的 宗 法 制 、 分 封 制 紧 密 结 合 。 那 些 担 任 王 室 或 诸侯 国 官 职 的 大 小 贵 族 , 便 是 受 封 的 各 级 封 君 , 他 们 均 遵 照 嫡 长 子 继 承 制 的 原 则代 代 相 袭 , 占 有 封 地 , 所 以 也 就 世 代 垄 断 官 职 。 这 种 世 卿 世 禄 制 , 与 后 代 的 “ 选贤 任 能 ” 有 着 本 质 上 的 差 异 。 在 “ 世 卿 世 禄 制 ” 下 , 也 有 “ 选 贤 任 能 ” 的 现 象, 比如商 汤重用 伊尹,文王 起用 姜尚等等。 但这 种 选 贤 任 能 未能 打破世 卿 世 禄 制 的 基本 原 则 , 只是 较为个别的 “ 破格” 现 象。 2、 春秋时 期 ( 公 元前770一 前475年) , 选 贤 任 能 成为春秋时 的 流行 风尚。 齐桓公 纳鲍叔牙之谏, 重用 同他 有 一 箭之仇的 管仲, 委以 军国 要务, 奠定了东方大 国 的 基础。 秦穆 公 在 用 人上 不 拘一 格, 把来自敌国 的 丕豹、 少数民族 的由余、 五张羊皮换来的 奴 隶 百里奚, 统统网罗在 自己麾下 , 成为西 方霸主。 还有如楚庄王 任 用 “ 鄙人” 孙叔 敖, 问鼎 中 原 , 饮马黄河;吴王 阖闾重用 楚国 亡臣伍子 胥, 几乎灭了楚国 ;越王 勾践重用 范蠡和文种 , 卧薪尝胆, 灭吴复仇。 整个春秋时 期 , 选 拔优秀人才的 故事不 绝于书。 但是 , 这 时 的 选 贤 任 能 , 属于一 种“ 伯乐相 马” 式的 人治方式, 只是 对世 卿 世 禄 制 形成了较大 的 冲击, 并没有 形成规范化的 新制 度 。 3、 战国 时 期 ( 公 元前475一 前221年) , 在 官 吏选 拔上 广泛推 行 军功制 和养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