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 中华民族饲养奶畜、食用乳和制作乳制品的历史悠久。据考古材料证实,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牛、羊、猪、狗的骨骼。据商朝(公元前 1 6 世纪一 11 世纪)的甲骨文考证,当时已普遍开始圈养牛、羊、猪等家畜。有了牲畜的饲养,就有了乳的利用。 战国末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中详细描述了制作奶酪的过程:“以炮以蟠以炙为醴酪”。公元前 1 7 0 年,西汉文帝时,已有乳汁酿制奶酒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录有符合现代微生物学原理的奶酪、酸奶生产方法。在《魏书》、《汉武内传》等古籍中有“常饮中乳,色如处子”的记载,说明古人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 在唐朝以前,牛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珍稀、高贵、圣洁的食品,主要用于祭祀、供奉佛家弟子、药用以及进贡皇家。从唐朝开始,乳制品成为较普遍的贵族食品。宋朝(9 6 0 -1 2 7 9 年)官府中为了加强乳品制造的管理,设立了乳制品的加工部门——“牛羊司乳酪院”。1 1 2 3 年时丰州城(今呼和浩特)内就有一条街叫“酪巷”,是专门制作和经营奶食品的街道。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元朝时期军中以干制奶品充作军粮的记载,书中说成吉思汗的铁骑之所以能进军神速,有赖于乳制品这样的轻便、高营养的军粮。 明朝时期对乳类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乳制品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乳的特点与医药效果有详细阐述,如“牛乳,甘、微寒,补虚赢,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治气痢、润大肠,除疸黄”。 我国少数民族利用黄牛、牦牛挤奶食用的历史,可追溯到 5 0 0 0 多年前。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乳制品的开发上做出很多贡献,如蒙古族的奶茶、奶豆腐、奶酪,藏族的酥油茶、奶疙瘩,维吾尔族的酸奶,白族的乳扇等,都很有特色。可见,乳制品是各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堪称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 世 界 乳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和 前 景 2003 年 世 界 乳 品 市 场 概 况 ◆ 全 球 乳 品 市 场 零 售 额 健 康 成 长 ◆ 发 展 中 国 家 乳 品 市 场 迅 速 增 长 ◆ 中 国 仍 是 潜 力 最 大 的 市 场 , 尤 其 是 超 高 温 灭 菌 乳 市 场 ◆ 消 费 者 对 功 能 性 产 品 的 需 求 是 带 动 乳 品 零 售 额 增 长 的 主 要 因 素 ◆ 含 益 生 原 的 饮 用 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