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应电 095 陈晶晶 0906043516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绕这个问题各家各派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定论。因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我们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罗国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它是中国的,这是从它同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意义上来说的;第二,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 1 8 4 0 年以前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第三,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只能是一些基本的特点 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正如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所言:“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这两重社会生活,集中了中国人的要求,范围了中国人的活动,规定了其社会的道德条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可以说,家族乃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舞台,也是历代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的重要基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种重伦理、倡道德的原则,到宋代被进一步发展形成“厚德载物”的思想。张载就明确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父母(即天地)所生的亲兄弟,一切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一个有道德的人,应以极其宽厚仁慈的爱心来对待自己的同类,以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方面,“要设身处地、爱人如己”,另一方面,还要有爱护一切生命的博大胸怀。由此,形成“仁民爱物”的文化特色。 从崇尚伦理道德的原则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内圣外王”之道,即在政治上、要求实行“王道”和“仁政”,要以德治国。孔子认为要把道德原则贯彻到政治生活中去,用道德手段治国安民,才能真正管好国家。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单纯用行政的法律的办法管理人民,只能使他们畏祸而守法,不能使他们具有道德观念。用道德的办法来教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