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由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四部分组成。月台、台阶、栏杆都是台基的附件,并非台基所必有的,只有高体制的台基才用月台和勾阑,当台明很矮时,则连台阶也可以不用。 台明,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从形式上分为普通式(平台式)和须弥座两大类。 台阶又称踏道,是上下台基的阶梯,通常有阶梯型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 月台,又称露台或平台,它是台明的扩大和延伸,有扩大建筑前活动空间及壮大建筑体量和气势的作用。其形式和做法与台明相同,根据月台与台明的关系,月台可以分为正座月台和包台基月台。正座月台的高度比台明低“五寸”,也就是一个踏级,而包台基月台要比台明低很多。 栏杆又称勾阑,起到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的作用。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古建筑各种柱子名称与简介: 1、檐柱,在屋檐下的柱子称为檐柱,在外的称为外檐柱,在内的称为内檐柱。按清式营造则例,檐柱高 60 斗口,直径 6 斗口;或高等于面阔的 6/7,口径等于柱高的 1/10。 2、角柱,在建筑物四角的柱子,称为角柱。一个建筑一般只有四根角柱。 3、金柱,在檐柱以内,中线以外的柱子,称为金柱。金柱按其内外位置,分别称为内金柱、外金柱。按清式营造则例,金柱高 60 斗口加廊步 5 举,直径=6.6 斗口。 4、山柱,在山墙正中支撑屋顶的柱子,称为山柱。按清式营造则例,山柱直径=7 斗口。 5、中柱,在建筑物中线(横轴线)上支撑屋脊的柱子,除山柱之外的,统称中柱。按清式营造则例中柱的直径=7 斗口。 6、童柱,安置在横梁或枋之上的短柱称为童柱。按清式营造则例,童柱直径=6.6 斗口。 7、瓜柱,安置在上下梁之间的短柱,称为瓜柱。 8、通柱,直通上下层的柱子称为通柱。 9、蜀柱,又称脊瓜柱、侏儒柱,安置于三架梁上用来支撑脊桁的短柱。广广义上来说,童柱、瓜柱和蜀柱是一个意思。 收分与侧角 收分是指柱顶径小,柱脚径大的一种比例关系。古建筑柱一般都做成顶径略小,底径略大的形式,清称收分或收溜。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 宋《营造法式》令“凡杀梭柱之法,随柱之长分为三分,上一分又分为三分,如拱卷杀,渐收至上径比栌枓底四周各出四分,又量柱头四分紧杀如覆盆样,令柱项与栌枓底相副,其柱身下一分杀令径围与中一分同” 。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