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钱币价值的判定 中国古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一般初涉古钱集藏领域的集币爱好者,大多以为古钱越古越好,越古价值越高,其实这已陷入了古钱收藏的误区了。 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距今2300 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60~70 元一枚,且品相上乘。2000 年前的汉“五铢”、1000 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0000 余元一枚,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25000 元一枚出手。即使仅100 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 “祺 祥 重 宝( 1861 年铸) ”、太 平 天 国起 义 时所铸“天 国通宝”等 等 。 古钱币价值何以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存世量的多寡。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为贵”这条原则尤其适用于古钱收藏。战国时“明刀”虽仅流行于燕国一地,但由于铸量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即成百上千枚。“五铢钱”从汉朝中期一直延续至隋朝末年,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年复一年的重复铸造,留传下来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北宋历经150 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一幅《清明上河图》 反 映 了当 时的繁荣景 象 。宋神 宗 时,每 年铸钱多达500 万 贯 以上,至今北宋通 宝 钱仍遍 布 于大江 难 北,连 域 外 也时闻 出土,北宋钱数量之多由此可知。 由此可见 ,古钱币价格 之高 低 ,主要取 决 于它 的存世量,与 年代是 否 久 远 没 有必 然的联 系 ,古钱币售价之所 以悬 殊 ,根 本 道 理 也 在于此。 2. 鉴 定 古钱的基 本 原则和 方 法 第 一,要掌 握 每 一时代钱币的时代特 征 和 个 别特 征 。古钱都 反 映 有铸造钱币的时代特 征 ,每 人 类古钱还有它 的个 别特 征 。掌 握 这些特 征 就可以了解 它 们 是 什 么 时代的钱币,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