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小说史复习纲要

中国小说史复习纲要_第1页
1/13
中国小说史复习纲要_第2页
2/13
中国小说史复习纲要_第3页
3/13
1 中 国 小 说 史 复 习 纲 要 一、小说的起源 1.稗官说: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后来张衡在《西京赋》中具体指明“小说九百,本自虞初;”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提到这个观点,可见此说影响最大。 2.子史说:指的是书面小说文体学意义上的起源。持此观点的有唐刘知几《史通杂述》明确提出了小说的流派,指出小说史书流也。明代胡应麟强化此说“小说者,史书流也”小说的母体为史。 3.唐宋说::这是从真正意义上成熟的小说出现的时间来讲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但是唐宋时期对于通俗小说是流并非源,所以此说影响不大。 4.神话说:鲁迅认为各种体例同源与神话,此说影响较大。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作品是《山海经》 5.休息说:《中国小说史的变迁》鲁迅认为小说是以人们劳动休息时谈论的故事为起源。此说影响较大。 之所以产生以上分歧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小说的概念认识不统一。有的指口头如5,有的指书面如2,有的指远源如4,有的指近源如2。因为人们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小说起源的认识不同。神话传说、稗谈琐语是文士采集以前的文体,记录多散见于诸子文集里,是口头小说之源,是远源。子史说是有学者经过系统的研究而提出的,是书面小说之源。唐宋小说更侧重于通俗小说不是源头。 二、小说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小说的概念是在动态中发展的。 1.《庄子·外物》中最早出现“小说”一词:“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出现的“小说”一词并不同于今义,鲁迅解释此“小说”为琐屑之言。虽然与今义不同,但“说”已经包含了某种萌芽,即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的可能,有劝说、游说之意。而称“小说”则带有贬义蕴含其中。 2.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第一次明确提出“小说”的文体概念。至东汉,荀悦有“小说家者流,盖处于街谈巷议所造”之说法。而至桓谭、班固,则其说法又更进一步。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里的“小说”与后世所说“小说”意义相近,但是仍指“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则表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并列举 15篇小说名。最晚在东汉时,小说已成为一种独立体裁。 3.魏晋六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小说”的外延和内涵都有了变化。但仍然是“非有意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小说史复习纲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