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思想史树图 章 节 小节 知识点 先秦时期教育思想 诸子百家教育思想 孔丘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和编订“六经”。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庶、富、教”、取得民众信任乃立国根本);与政治(教育直接为政治服务,“为政以德”);与法律(教育比政令刑律更有效)。强调教育在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播学于平民播学于四夷。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礼贤下士”“举贤才”、通过教育来培养从政人才。打破世袭制 教学内容。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前者首位,后者为前者服务。教材主要是六经,最重视诗礼乐。缺:忽视自科、鄙视生产劳动技能教育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统一与个别矛盾)、启发诱导(教师与学生)、学思并重(学习与思考)、由博返约(广度与深度) 道德教育。礼、仁为核心,孝为基础。立志有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无隐无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教育是“得民心”最有效手段。善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仁义礼智)。求放心。在人性与教育上具有朴素平等的思想。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为政治服务。体现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主要靠个人内心修养。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强调内心体察反省,古代内发论代表。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主动、独立思考 荀况的教育思想 “六经”传授。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化性起伪。强调个人努力、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与教育“内省说”相反的教育“外积说”。 “大儒”培养目标。俗儒、雅儒、大儒(最理想的人才,已知推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自如治理好国家) 儒经为教学内容。六经。尤重礼乐。 “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继承孔子学思行,起点基础→思维过程→学习最高阶段 “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虚心专心静心 论教师。竭力倡导尊师,对教师也严格要求。极端尊师传统流派。从强调教育的作用角度和维护学术思想统一角度 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影响。反对命定论。 “兼士”培养目标。厚乎德行,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