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 少 康 本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史 纲 要 一 、 孔 子 的 文 艺 思 想 孔 子 的 文 艺 思 想 可 以 用 “ 诗 教 ” 来 概 括 , 具 体 包 括 五 个 方 面 : ( 一 ) 文 艺 与 道 德 修 养 、 政 治 外 交 活 动 的 关 系 : 1、 文 艺 与 道 德 修 养 : 孔 子 在 论 述 人 的 道 德 品 质 修 养 时 提 出 了 “ 兴 于 诗 , 立 于 礼 , 成 于 乐 ”(《 泰 伯 》) 的 基 本 原 则 。“ 兴 于 诗 ”。“ 兴 ” 是 兴 起 之 意 。 修 身 要 先 从 学 诗 开 始 。 从 学 习 《 诗经 》 到 掌 握 礼 的 各 种 原 则 规 定 , 就 是 从 具 体 感 性 认 识 进 一 步 提 高 到 理 性 认 识 , 使 自 己 立 身 行事 , 严 格 地 遵 循 礼 的 规 定 。“ 成 于 乐 ”。 孔 子 认 为 一 个 人 的 道 德 修 养 最 后 的 完 成 , 还 要 通 过 音乐 的 陶 染 。 这 个 “ 乐 ”, 是 浸 透了 仁的 精神的 先 王之 雅乐 。 2、 文 艺 与 政 治 外 交 : 孔 子 对文 艺 在 政 治 、 外 交 活 动 中 的 作用 , 给予了 极高 的 评 价。“ 子 曰:诵诗 三百, 授之 以 政 , 不达, 使 于 四方 , 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 为 ?”(《 子 路》) 当时 人们在 政 治 、 外 交 活 动 中 为 了 表达自 己 的 意 图, 体 现一 定 的 礼 节, 都需要 借助于 赋诗 来 实现。 ( 二) 文 学 批 评 的 标准:“ 子 曰: 诗 三百, 一 言以 蔽之 , 曰: 思 无邪。”(《 为 政 》) 孔 子 借此句来 概 括 《 诗 经 》 的 特征。 孔 子 认 为 《 诗 经 》 各 篇的 内容都是 合乎他的 政 治 思 想 、 伦理 道 德和审美标准的 。 “ 思 无邪” 从 审美方 面 看, 就 是 提 倡一 种 “ 中 和” 之 美。 他赞美《 关 雎》是 “ 乐 而不淫, 哀而不伤。”(《 论 语·八佾》) 就 是 一 种 “ 中 和” 之 美。 ( 三) 文 学 的 社会作用 :“ 子 曰: 小子 何莫学 夫诗 ?诗 可 以 兴 , 可 以 观, 可 以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