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艰难的原因

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艰难的原因_第1页
1/7
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艰难的原因_第2页
2/7
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艰难的原因_第3页
3/7
百年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是坎坷不平而又富有诗意的:一次次美好的机遇从中国的身边擦肩而过;一批批仁人志士呕心沥血、前赴后继,其心均为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捷径,以使中国早日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一个个倾情而出的现代化方案层出不穷,共同鸣奏出波涛汹涌、波澜壮观的现代化思想交响乐。然而,百年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结果却是非常令人不满意的,虽然中国也不乏发奋图强的现代化先驱者,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在太缓慢了,所取得的成效如果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后发式现代化国家相比较,实在微不足道。这种局面令后人们陷入沉重的思索:其原因何在?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已有无数人进行过程度不同的研究,提出过很多真知灼见。坦率地说,对于任何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要想探知其真正的发展动因,是不可能的,因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永远都存在着不可填平的鸿沟,任何经过艰辛而睿智劳动而形成的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相对接近真理的认识。本人正是抱着这种不求全知的态度,来对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缓慢之原因进行一番简单的分析。 第一,中国主动迎接现代化挑战的意识十分薄弱,苟且偷安的封闭心态占据了整个社会群体思想界之主流位臵。 后人多对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表示痛心疾首,从骨子里不相信拥有四万万人口、80万军队的泱泱大国竟敌不过漂洋过海、远离故土的区区两万英国军队的进攻。因之,便很自然的形成了‚汉奸误国论‛,把失败的原因简单的归咎于政治决策和军事指挥上的失当。应该说,如果单单从军事战争的层面来考虑,中国本不该败,它完全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比如象后来的抗日战争一样,来克服兵器上的弱势,而打退英国军队的进攻。 持这种论调者为数甚多,即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朝野上下也大都抱有此种心理,所以,无论是林则徐、魏源,还是琦善、奕经、伊里布,虽然后世将其各打入‚红‛、‚黑‛两派阵营,但在对待英军犯境之始初的态度都是同一而坚定的:坚决主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来自域外的新文明的挑战的威力之程度大小缺乏认识,只是想被动地举全国之兵力将英夷赶走而一了百了。而当发现此种用兵之举不仅糜费昂贵、且节节败退之事实时,则唯恐其引发全面社会的混乱和危机,于是又想采取求和之举来‚哄‛走‛夷‛敌。他们中绝大多数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新的文明开始挑战中国的开端,自然也无法有意识地超前性思索如何采取措施主动迎接这种新文明的挑战。所以自 19世纪 40年代至 60年代,虽有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艰难的原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