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_第1页
1/6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_第2页
2/6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_第3页
3/6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评 从哥白尼时代起,第一次关于静止与运动相对统一的物理学革命, 到牛顿时代结束。第二次物理学革命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学渐显雏形,至麦克斯韦时代结束。物理学大厦基本建成。到了20 世纪初,以相对论与量子论为支柱的第三次物理学革命至今愈演愈烈。那么中国这一阶段在物理学方面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能从中认识到并反思到什么呢? 一:16 世纪至20 世纪初 华夏文明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科学文明是断裂的,不练续的,没有交流和传承,更没有发扬光大。明清两代延续了这一特征。与此同时,以欧洲为中心的哥白尼革命开始爆发,经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传承,静止和运动开始统一。其间中国虽有明末数学家徐光启与清末的李善兰完成的几何原本的翻译,还有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这一时期,没有专门培养科学人才的机构,也没有什么体制,这一时期的中国脱离世界,固步自封。到了 20 世纪初期,第二次物理学革命已落下帷幕,第三次物理学革命争议星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世界。但这时的中国列强顽肆,军阀混战。中国的留学生开始走出国门,但这时的留学生保守,封建的思想依然很强,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完全不能融入到当时物理学主流。虽然 出现了早期的物理学博士,1918 年北大设立物理门等等,但是与当时的欧洲,美洲的庞大的科学院相比,此乃天壤之别。 二:叶企孙时期(20 世纪20 年代至50 年代) 叶企孙,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组织者之一,对中国的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乃至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当第二代中国留学生开始西行,并相继回国。中国物理学开始了近三十年的大发展。以叶企孙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物理学先哲们把近代物理学引入到中国这个贫瘠的土壤上。1915 年,十七岁的叶企孙这样说:“吾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 世纪之文明皆科学家之赐,中国只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与科学之不发达。”承载着中国振兴的梦想,远洋到了美国,在美国留学其间,叶企孙与之合作者侧定了普朗克常量h 的值,并使这一值的精确度领先世界达16年之久,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载入到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中。但此时已经是博士的叶企孙却毅然回国,他意识到,如果不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一两个人的成绩是无法推动整体进步的。 1925 年,他创立清华物理系并开始培养本科生;1918 年,胡刚复在南京师范学校创立中国最早的物理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