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课程标准一、教学目的、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公选课。是一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身修养而开设的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础知识,成为一个知礼、行礼的现代人,为将来进入社会、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基础。二、教学改革设想这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动手性和操作性,不采取满堂灌式地纯讲授,而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操作式教学。三、成绩考核方法面试为主同时参考课堂表现。四、讲授大纲第一章:礼仪概述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如历史沿革、内容、特性、功能等。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礼仪的特性一、礼仪的历史发展。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历史是漫长而久远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前进。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进入奴隶社会,“礼”开始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到了封建社会,礼仪形成“礼制”,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工具。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真正做到了诚挚相处、互谅互让、舍己救人、助人为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二、礼仪的内容。礼节、礼貌、仪表、仪式。1、礼节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和惯用的各种行为规范之总和。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礼仪性质。它反映了一定的道德原则的内容,反映了对人对已的尊重,是人们心灵美的外化。2、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人类文明行为的最基本要求。3、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体态等。仪表属于美的外在因素,反映人的精神状态。仪表美是一个人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美好纯正的仪表来自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和人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仪式是指行礼的具体过程或程序。它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4、仪式是一种比较正规、隆重的礼仪形式。仪式往往具有程序化的特点,这种程序有些是人为地约定俗成。5、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三、礼仪的特性。文明性、共通性、多样性、变化性、规范性、传承性。1、文明性。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的体现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已的尊重,这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