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病保险补偿模式优化措施一、职业病风险的初次传导:个体风险演变为家庭风险1.职业病对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农民工涌入沿海地区到现在,在约30年的时间里,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沿XX县区打工,当前中国农民工家庭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总体趋势是农业经营性收入日益下降,而工资性收入日益上升。从全国的数据来看,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7%上升到20XX年的43.53%,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则从1978年的93%下降到20XX年44.25%。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60%,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则平均下降到30%以下。在那些选择外出务工的家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远远超过其农业的收入,工资已经成为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夫妻双方均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家庭来说,工资性收入甚至已成为他们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家庭成员中只留守老人和小孩而夫妻双方均选择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家庭达已数千万户,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获取稳定的收入是这些打工族维持家庭稳定的基石。目前青壮年男性是农民工职业病的高发人群,这一年龄段的男性正是各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同时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家庭稳定的精神支柱。当青壮年男性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患上职业病而失去劳动能力,进而失去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如果无法及时治疗又无法得到用工机构的足额补偿和社会保障机构救助,一个原本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庭将有可能因职业病而陷入经济困境。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相当低,保障范围也相对较小,青壮年劳动力一旦罹患职业病对于一个农民工家庭将是致命的,如果得不到外来的经济补偿和救济,罹患职业病的农民工家庭自身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2.职业病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影响第1页共6页在工作稳定、身体状况良好,并且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两个壮年劳动力承担一到两个子女的教育支出并不很困难。可农民工如果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伴随而来的将是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收入的逐渐减少,家庭经济条件会因此急剧恶化。职业病农民工如果失去收入来源,整个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城市生活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老家的费用,何况治疗职业病的高昂医药费。因此,在农民工患上职业病以后,随迁的子女只能选择返回老家接受教育。由于在农村可以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因此就读学校的改变或者父母身体状况的变化,对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假设职业病农民工的子女考上了高中和大学,则他们必须支付每学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特别是在大学阶段,每个大学生一年的总花费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这些支出对于拥有固定收入的农村家庭而言,已经是一种较大的经济负担,更何况是父母身体受疾病折磨、没有工作也没有稳定收入的职业病农民工家庭。可以想象到,在缺乏外在资助的情况下,患上职业病的农民工其子女学习成绩即使很好,要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学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职业病农民工子女与正常家庭子女因经济原因导致的文化程度差异,将导致前者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阻断了他们从社会底层向上层晋升的道路,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不得不像他们父辈一样从事无技术含量的低收入工作,导致贫困在职业病农民工家庭中上一代延续到下一代。3.职业病对农民工赡养能力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普遍都施行了基本养老和新农合制度,但基于本地财政支持的力度和参保人员的数量不同,在部分地区试点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属于广覆盖、低保障性质。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由子女赡养的养老模式。农村老人不像城镇户口的老人一样可以领取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金,在现有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基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来赡养。如果老年人的子女众多并且都具有赡养能力,平均分摊到每个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并不是很大,如果是独生子女,一旦子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