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

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_第1页
1/8
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_第2页
2/8
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_第3页
3/8
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 一、LEC 法 依据危险源辨识记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确定出重大风险,列出清单下发,有计划地进行控制。一般地,采用以下公式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关于 L、E、C 值的确定,见表 1、表 2、表 3。 表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必然发生) 0.5 很不可能,可能设想 6 相当可能发生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表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后果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重大,致残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健康要求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类比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类比 >320 极其危险,应停止作业 3类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类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3类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类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类 D值求出之后,按表4确定风险的级别。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设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风险等级的划分 公司规定风险级别分为一般为3类: 一类:可不控制的危险源,D<20; 二类:一般控制的危险源,D70-160; 三类:重点控制的危险源,D>160。 二、LEC法的应用 下面清单是 LEC法在某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应用。 XX公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清单 部门:全厂 评价人: 审核: 日期: No. 序号 部门 活动/设施 危险源 危险及事故后果 是否违法 发生的可能性 暴露时间 事故后果 危险性 D=L*E*C 1. 外延区 外延活动场所 未按规定配备灭火器 事故扩大 Y 2. 外延区 外延车间照明 电线短路 爆炸、火灾 1 0.5 100 50 3. 外延区 外延 石英件破损 爆炸、火灾、中毒 1 0.5 100 50 4. 外延区 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