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重庆众望节能安全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基本内容 职业病概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 1 .职业病概述 1 .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 )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常被忽视; 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一是技术措施: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高毒物质;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二是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 三是.卫生保健措施: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就业禁忌证;做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给,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一是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二是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残。通过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治疗,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1 .2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1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