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 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 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6. S 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 S 形。S 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 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 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 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 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 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 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 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 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 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5. 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 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 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 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 12.75h。 20.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21. 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 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