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 ●黄文姬 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发展更加公平公正、高质高效的教育更加期待。2021 年10 月23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而真正形成长效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价值意蕴 协同,是指通过各自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最终使多方获益、效果增强,推动共同高效发展的过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则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大重要育人主体在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方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要素互通、功能互补、影响互促等,通过有机的协同整合,共同最大化增进育人效果,并形成持久稳定作用 源 的过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治 理 体系 和治 理 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 参 与 的协同治 理 新机制,这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 障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 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 实现是长期综 合性影响的结 果。有效落实这 一任务,就需 要从 教育的各主体、各环 节 、各领 域 出发,实现协同配 合。2017 年教育部 印 发的《中小 学德育工 作指南 》和《中小 学德育工 作指南 实施 手 册 》均 明确提出“坚 持协同配 合”是德育工 作的基 本原 则之一,“协同育人”是创 新德育工 作的六大途 径 之一。学生的成长环 境 除 了 学校,还 包 括 家庭和社会。学校教育的成效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启蒙之源,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个体优良品德和习惯的养成奠定重要基础;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是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主阵地;社会教育的影响无处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人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只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方进行深度融合、协同共进,才能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立德树人教育。 推动“三全育人”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2017 年,国家下发文件要求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这是新时代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和教育创新的重大举措。其内在逻辑在于:家庭和家长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和第一任老师,有助于引导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