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用光栅光谱仪测量白、黄滤光玻璃片的基线、吸光度、与透过率。 2.学会并掌握光栅光谱仪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1.已装载软件的电脑 2. 有白、黄滤光镜片的滤光片 3.光栅光谱仪 三、实验原理 仪器的规格与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范围 200-800nm 焦距 302.5mm 相对孔径 D/F=1/7 波长精度 ±0.4nm 波长重复性 ±0.2nm 杂散光 ≤10-3 WGD-3 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由光栅单色仪,接收单元,扫描系统,电子放大器,A/D采集单元,计算机组成。该设备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光学系统采用C-T型,如图 2-1 图 2-1 光学原理图 M1反射镜、M2准光镜、M3物镜、M4转镜、G平面衍射光栅 S1入射狭缝、S2光电倍增管接收、S3 CCD接收 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均为直狭缝,宽度范围 0-2.5mm连续可调,光源发出的光束进入入射狭缝 S1,S1位于反射式准光镜M2的焦面上,通过 S1射入的光束经 M2反射成平行光束投向平面光栅 G上,衍射后的平行光束 经物镜M3成象在 S2上或 S3上。 M2、M3 焦距 302.5mm 光栅 G 每毫米刻线 1200条 闪耀波长 550nm 二块滤光片工作区间 白片 320-500nm 黄片 500-800nm 四、实验内容 1.进入系统后,首先弹出如图的友好界面。 2.单击鼠标或键盘上的任意键或等待 5秒钟后,马上显示工作界面,同时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让用户确认当前的波长位置是否有效、是否重新初始化。如果选择确定,则确认当前的波长位置,不再初始化;如果选择取消,则初始化,波长位置回到200nm处。此时,选择确定即可。 3.基线的测量,将信息/视图一栏选为动态方式,左侧的工作模式选为基线,间隔设定为 0.1 或 0.2 纳米,安好玻璃片后开始单程扫描,不断调节电压表,使图像的在 450-550nm 时达到顶峰,然后返回,重新初始化,重新扫描即可,将所得图像与数据保存在寄存器 1 中。 4.将工作模式选为吸光度和透过率后,分别按上述方法测量。将所得图像与数据保存在寄存器 2、3 中。 五、图像采集 1.基线 A.白玻璃 2.白玻璃透过率 3.白玻璃吸光度 B.黄玻璃 1.黄玻璃基线 2.黄玻璃透过率 3.黄玻璃吸光度 六、注意事项 1.当标准峰波长偏长时,输入的修正值为负值,反之为正值。 2.总修正值不得超过±50nm。 3.仪器掉电或先启动软件再给仪器加电均可能造成波长混乱。此时应关闭软件,在保证连线准确、仪器加电的情况下,对仪器重新进行初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