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方法中关键环节及其原理解述 一、酶免疫组化的关键环节 1、标本固定:固定的目的是①防止标本从玻片上脱落;②除去防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易于获得良好的染色结果;③固定的标本易于保存。 2、脱水、石蜡包埋和制片:脱水用梯度乙醇(由低到高)充分脱水、对组织要完全浸蜡、切片时刀片要干净和锋利。否则,容易裂片和脱片等。 3、脱蜡和水化:这是为了后面的抗体等试剂能够充分与组织中抗原等结合反应。脱蜡可以先 60 度 20min,然后立即二甲苯 1-3 分别 10min,但当天制好的切片可以 60 度 3-4h。水化用梯度乙醇(由高到低)。若脱蜡和水化不全易出现局灶性反应和浸洗不全,而产生非特异性背景着色。 4、抗原修复:由于组织中部分抗原在甲醛或多聚甲醛固定过程中,发生了蛋白之间交联及醛基的封闭作用,从而失去抗原性;通过抗原修复,使得细胞内抗原决定族重新暴露,提高抗原检测率。常用的修复方法从强到弱一般分为三种,高压修复、微波修复、胰酶修复。修复液也分为若干种(具体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大量的:中性的、高 pH 的等)。我们实验室一般用微波修复中火6min*4 次,效果不错。注意微波修复后自然冷却30min左右(只要你觉得修复液的温度达室温即可)。 5、细胞通透:目的是使抗体能够充分地进入胞内进行结合反应。一般用 Triton X-100、蛋白酶 k 等通透液。如Triton X-100 可以溶解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上的脂质而使抗体及大分子结构的物质进入胞浆和胞核内,故在细胞免疫组化时尤为推荐使用,这样抗体就能顺利进入胞内与相应抗原结合。在免疫组织化学(>10um 厚切片)和免疫细胞化学中一般用 Triton X-100 作为细胞通透剂,在膜上打孔。 6、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传统的 ABC 法和 SP 法中,免疫组化反应结果容易收到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的干扰,必须用过氧化氢和卵白素等进行灭活。灭活内源性POD 一般3%过氧化氢灭活时间短点,可以 10min 左右,而0。3%过氧化氢则可以适当延长封闭时间,一般10~30min;用甲醇配置过氧化氢比双蒸水或PBS 可能好在保护抗原和固定组织作用,过氧化氢孵育时间过长易引起脱片;现用现配,配好后 4 度避光保存。不过,现在已有“第二代即用型免疫组化试剂盒”避免内源性生物素的干扰,推荐使用。 7、血清封闭:组织切片上有剩余的位点可以与一抗非特异性结合,造成后续结果的假阳性;封闭血清一般是和二抗同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