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1.《论语》知识回顾2.《子贡问士》解析3.《十有五而志于学》解析4.《子路问成人》解析5. 孔子的“仁政”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对《子贡问士》解读,理解儒家“仕”的含义。2•通过《十有五而志于学》解读,体会事物发展的各阶段人应尽的本分及人生成熟的轨迹。3•通过对《子路问成人》的解读,理解孔子学说中的完善人格含义教学重点1.理解孔子思想的“仁德”含义2.孔子三则言论包含的现代思想价值教学难点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含义一、《子贡问士》【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己有耻(2),使⑶于四方(4),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5)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6),硁硁然(7)小人哉!抑⑻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9),何足算也?”(《论语•子路第十三》)【注释】(1) 士:是古代社会阶层的等级之一,为贵族中等级最低者,例如:“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此外,士也是古代社会对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例如:“士农工商”。(2) 行己有耻:自己有羞耻心,认为可耻的事不会去做。(3) 使:音“始”,出使(音“是”)。(4) 四方:四境的诸侯国。(5) 弟:音“替”,同“悌”。敬顺兄长、友爱兄弟。(6) 言必信,行必果:讲话有信用,做事坚决果断。(7) 硁硁然:硁硁,音“坑”,状声词,石头互相撞击的声音。比喻人鄙陋而顽固的样子。(8) 抑:但是、然而。表示转折。(9) 斗筲之人:斗,量器,容十升。筲,音“烧”,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容量都小。比喻人的才识器量狭小。【语译】子贡问道:“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士?”孔子说:“自己有羞耻心,认为可耻的事不会去做,出使四境的诸侯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可称得上是士。”子贡说:《论语三则》“请问次一等的是怎样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同乡党的人称赞他敬顺兄长、友爱兄弟。”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是怎样呢?”孔子说:“讲话有信用,做事坚决果断,虽然像小人般鄙陋而顽固的样子!但也称得上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当今从政当官的人,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那些才识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称得上是士呢?”【研析】君子和小人之间还有个士。君子修养好,才识器量就大,足以担当大任,适合居上位;小人修养不够,才识器量很小,鄙陋顽固,何德何能可以福国利民?小人居上位,人民可能同受其害。士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