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分析 当前,解决好广大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2 0 0 8 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 际情况的住房保障模式,加大力度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状况,促进房地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正是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兴起的一种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 一、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投资者(政府或企业等)持有房源, 并将这些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其租金水平高于廉租住房,低于商品房。 公共租赁住房与其他以销售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最大的区别在于产权归属性不同。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归政府或相关机构、企业所有,不归居民个人所有。其目的是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低收入家庭出租住房,以改善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状况。当低收入家庭收入发展变化时,有严格的退出机制。 公共租赁住房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一是体现出政府的干预性,公共租赁住房是由政府直接负责提供或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机构、企业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其二是需求对象的限制性,因其是保障性住房,其保障对象具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三是非营利性,不论是政府直接负责建设还是企业承担开发建设,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四是租赁价格的优惠性,公共租赁住房的出租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五是退出的灵活性,当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和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政府可随时停止发放补贴,退出程序简便易操作。 二、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尽快缓解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突出问题。我国每年城市化新增城市人口约 1 0 0 0万左右,而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又受到严格控制。在这种人多地少的矛盾冲突下,如果将所有中低收入群体都推向市场,将必然导致住房市场价格的进一步提升,增加租赁型公共住房比重将是有效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说,租赁型公共住房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低收人群体的住房需求。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多层次解决各类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当前,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潜力较大:许多低收人群体穷其一生也不可能买得起房,只能以较低的租金价格支付住房使用权;还有职业特征为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个体经营户的低收人群体对居住场所的选择往往跟随工作地点的变动而迁移,体现出较强的流动性,...